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健康科普

家有中学生 父母真操心

精神卫生科 张达明    2021/8/2 9:11:44    

(一)认识成长中的中学生

“哎,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孩子步入中学以来,成绩没有上升,反而脾气越来越大,说他几句他就烦……”

“孩子现在才初三,好像早恋了,我很担心。一是担心影响学习,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二是怕出事。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说、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着急!!!”

“我家儿子高一了,学习成绩还可以,就是担心他性格问题。初中的时候老师就说孩子性格内向,自从进入高中变得更加内向不说话了,还特别自卑,总说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作为家长该怎么办呢?”

 卡通医生素材插画.png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面临过这样的问题。说到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相信很多家长脑海里会出现这些词:叛逆、任性、迷茫、敏感或自尊心强,其实孩子的这些表现正是中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中学生年龄一般为12-18岁左右,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此期间,中学生身心发展都已相对成熟,可以说已经是“小大人”了,也开始了“心理断乳”,正在尝试走出家长营造的“温室”,迈向独立生活的空间。这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心智走向成熟的重要过程。

然而由于生理的急剧变化、身心发展不平衡、学业压力的加剧、加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以及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中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心理矛盾与危机。准确把握中学生心理特点,给予有效疏导,并加强教育管理,对于中学生的学习及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预览图_千图网_编号34448498.jpg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1. 变化莫测的小情绪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情绪易走极端,较大的情绪波动为其主要特征之一,有时特别暴躁,有时特别冷漠,甚至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儿做一些极端的行为。因此,能否调节好自身情绪对中学生的人际互动、心理健康以及总体幸福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2. 独立自主的小心思

中学生由于自我意识高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独立意识提高,进而会产生反抗心理。反抗心理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特征。中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对一切都不愿意顺从,对人对事的看法常处于与家长相抵触的状态中。但是在中学生的内心中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较之过去有所变化。因此,中学生具有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矛盾心理。一方面试图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转移感情重新寄托。另一方面开始反抗父母的干涉控制。与父母关系的变化表现在情感上的脱离、行为上的脱离、观点上的脱离和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

3. 偷偷望一望的小懵懂

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这一时期中学生身体外形改变、体内机能增强,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在心理上他们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的世界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在种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同时中学生性的发育与成熟,也使他们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滋生对性的渴望,但又无法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并且,在最初阶段 他们对于异性的兴趣是以一种相反的方式予以表达,或者在异性面前表现出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或者以一种不友好的方式攻击对方。

4. 学习焦虑的小苦恼

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考试压力巨大。由于学校和家长“分数至上”观念的影响,部分中学生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习和考试,考前焦虑、失眠的现象时有发生。可能因为某次考试失误影响到自己的情绪,进而又影响了下次考试,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甚至有的学生为了不使自己在学习上显得“无能”,故意逃避学习和考试。

5. 沾沾自喜的小傲娇

中学生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和片面性,很多中学生对自我认识不足,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容易自卑或自负。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让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沾沾自喜。他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甚至自己遇到的问题也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会将思想集中在自己的情感上,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

6. 互相欣赏的小伙伴

中学生开始将对父母的依赖转移到同龄伙伴身上。他们认为朋友之间应该同甘共苦,能够从对方那里得到支持和帮助。中学生通常有自己的小圈子,容易受同伴团体的影响,来自同伴的影响甚至大于家长和老师。和同伴群体的相处以及友谊的建立对青少年同一性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青春期青少年.jpg

(二)中学生家长应对策略

孩子每天在成长,他们的变化往往不知不觉就发生了,尤其到了青春期,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上都处于快速的成长时期,对于各种情绪和需求的变化有时会让家长们不知如何应对,也不知用什么样的方法与处于中学时期的孩子交流。然而成长的过程注定曲折坎坷,总是伴随着心酸与烦恼。作为家长不仅要陪伴孩子长大,更重要的还是一场真正的自我修行,我们只有时刻自省与改变,发现和了解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作出恰当的关心和支持,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应对策略

1. 交流沟通是法宝

平时与孩子多加沟通,与孩子做朋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与孩子平等交流,用心理解孩子的情绪与想法。

2. 放平心态很重要

摆正自己的心态,认识到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或者小错误,不过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孩子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会获得成长,自己作为家长要理解、鼓励和引导。

3. 性健康教育不可少

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坦诚回答孩子关于性的问题,在合适的时机向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比如关于正确的性审美观念、身体发育的知识、异性交往原则与方法等。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性健康教育渗透,比如根据一些生活事件,向孩子引导延伸一些性健康教育知识。

4. 学习态度要摆正

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考试,认识到考试只是评价自己近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而已,通过考试可以查漏补缺,进一步的提高。教孩子一些应对考试焦虑的方法,平时也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习观是中学生对学习的具体看法和感受,将对孩子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行为产生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充实自己的途径、是实现自我的需要,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学习”。

5. 自我认知需引导

帮助中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比如内向的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性格不好,经常否定自己、模仿别人,但常常弄巧成拙,给自己带来挫败感,导致自卑。家长则可以给孩子以鼓励,让学生认识到无论哪种性格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只要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到最大,把缺点克服到最小就非常了不起,做真实的自己,最好的自己。

6. 人际交往要鼓励

人际交往对中学生的社会技能和自我意识有重要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中学生社会技能、自我意识的发展。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人际交往,帮助孩子掌握沟通技巧,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同时家长也要认识到同伴团体等亚文化群体对中学生的交往有重大影响,群体压力的情景下中学生可能产生从众行为。家长也要培养孩子筛选甄别具有积极向上氛围同伴群体的能力。

 1-99.jpg

中学时期是孩子培养良好习惯、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学会觉察孩子身心的变化以及应对的挑战,主动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分享自己中学时期的经验,帮助孩子缓解内心的不安和迷茫。教育就像是一场修行,家长同样需要不断修正自我、发现自我、挖掘自我,让我们用心陪孩子成长,与孩子共同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