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健康科普

家有慢性病儿童,你需要了解的心理应对方法

精神卫生科 崔俊强    2021/9/13 15:44:07    

儿童医院.jpg

儿童慢性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慢性病是对病程长、起病隐匿、病情迁延不愈、病因复杂的一类疾病的概括总称。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哮喘、肾病、先天性心脏病、囊性纤维化、肥胖等都是儿童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有 10%~20%的儿童和青少年饱受慢性病的困扰。对大多数慢性病儿童来说,疾病成为了他们的生活常态,慢性病将一直伴随他们直至成年,甚至一生。

预览图_千图网_编号13012057.png

慢性病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在生理方面,慢性病儿童要承受诸如病痛的折磨、各种检查和治疗的痛苦、长期服药导致的肥胖、外貌与体型的改变、营养不良以及青春期发育延迟等。在心理方面,慢性病儿童由于长期患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尊降低、不合群、多动、攻击性行为等一些心理行为问题。对于学龄期和青春期的慢性病儿童,由于长期频繁检查、治疗、住院,其正常的学校活动、伙伴交往都会受限,甚至难以完成。有研究表明,慢性病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是正常儿童的2 ~ 4倍。躯体疾病引发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加重躯体症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的康复。而病情得不到控制和改善,又会引发和加重心理问题,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流感.jpg

家有慢性病儿童,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情感来照看患儿,不仅要承受孩子确诊慢性病的打击,更要应对患儿长期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比如经济的负担、治疗过程中患儿病情反复或加重、担心预后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为照顾长期患病的孩子不得不放弃工作等。研究表明,慢性病患儿父母常有焦虑、抑郁、内疚、负罪感、挫折感、愤怒等情绪,并且父母的不良情绪反应会影响患儿,加重患儿的紧张、焦虑、甚至恐惧心理。有调查表明,58.6%的患儿父母存在焦虑障碍,56.8%的患儿父母存在抑郁障碍,49.6%的患儿父母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

为了更好地解决治疗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

促进患儿心理健康及疾病康复

家有慢性病儿童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应对

保持良好心态,积极进行治疗

孩子患病不是家长的错,家长不必因此而自责、内疚,甚至悔恨产生负罪感。首先接受孩子患病的现实,然后积极想办法治疗。家长要对患儿的未来充满信心,相信经过悉心照料和治疗,孩子的病情一定会逐渐好转。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投入更多精力照顾患儿,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

千图网_母亲拿着体温计前景和生病的小女孩_图片编号36997411.jpg

学习有关知识,寻求社会支持

通过互联网、书籍、向医务人员咨询等渠道学习关于疾病的知识,以便于了解疾病的特点及护理要点,更好的照顾患儿。可以把孩子的病情告诉亲友,倾诉内心的感受,争取其理解与支持。另外,也可以参加慢性病儿童相关的团体心理治疗,与其他患儿的父母交流,了解其他与自己有相同处境的人是如何处理的,学习他们的经验。科学研究表明寻求支持是一种有效的应对方式,当患儿父母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如果能找到一个强有力的支持系统来帮助减轻并分担压力,往往会顺利渡过难关。

原创手绘生病病人儿童生病病床素材.png

认真与孩子沟通,鼓励患儿独立

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也是不尽相同的,家长可依据孩子的接受程度以及认知水平,将患病的真实情况告诉孩子。患儿对自己的疾病往往非常敏感,故意隐瞒和回避往往导致其胡思乱想,增加患儿的焦虑和不安。家长可以正面认真回答患儿提出的有关自己疾病的问题,经常与患儿沟通,倾听其想法,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真正的内心感受。家长对于患儿可能表现出的担心、内疚、哭闹、紧张、烦躁甚至恐惧情绪要理解和接纳。在孩子身体情况允许的条件下,鼓励孩子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参加活动和学习。不因患病而过分的溺爱和保护孩子,鼓励孩子独立面对生活。

发烧.jpg

维持正常家庭秩序,给自己放松机会

家有慢性病儿童,正常的家庭生活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家长应尽量恢复正常的家庭秩序,保持稳定的家庭环境。父母双方可以一个人负责照看患儿,另一个人负责照料家里的其他健康孩子以及维持生计。为了保有精力更好地照顾患儿,家长要保持正常的饮食和睡眠,并给自己留有放松的机会和时间。家长在照料患儿的同时,也要注意关心家庭中其他健康孩子的饮食起居和心理状态,使她们同样感受到父母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