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家长发现孩子身高、体重比同龄儿童增长缓慢的现象。当孩子的身高、体重增长速率减慢到一定程度时,医学角度来讲,孩子出现了生长发育迟缓。这时候,如何应对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就成了我们需要关注的话题。
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生长发育迟缓会影响儿童青少年期的体格和智力发育,增加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甚至会影响其成年后的身高,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什么是生长迟缓?
生长迟缓(faltering growth)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如遗传、营养、疾病、环境等)影响儿童膳食的蛋白质或能量、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导致身高低于筛查标准的年龄别身高界值范围,属于长期营养不良。
当我们发现孩子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同龄孩子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专业评估,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生长迟缓的现状怎么样?
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显示: 我国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发生率为4.8%,6~17岁为1.7%,农村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发生率约为城市的2~3倍。
按照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儿童营养不良人群流行程度界定标准,我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整体呈低流行态势(2.5%~10.0%)。
儿童生长迟缓的干预措施有哪些?
均衡膳食,满足生长发育需要
充足的营养是生长发育的基础,保证食物多样性,注重搭配,纠正挑食偏食,合理安排三餐,吃好早餐,选择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或者加餐,如奶类、水果、蛋类和坚果,每天饮奶350~500ml,饮水600~800ml。
合理烹调,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宜采用蒸、煮、炖、煨等烹饪方式,少用油炸、烧烤、腌渍等方式。不挑食、偏食、不饥饱无常,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避免生冷、油腻、坚硬、不洁的食物,少吃高盐、高糖、高脂及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开展营养教育,营造健康食物环境
设定营养目标,父母通过参与、言传身教等方式鼓励儿童青少年做到平衡膳食,不采用强制方式增加其食物摄入。学校、幼托机构、社区提供营养支持性环境,宣传合理膳食和传统食养知识,设置营养课程,传授食物营养、合理膳食、食品安全等知识,掌握食品标签、传统食养技能。
保持适宜的身体活动,关注睡眠和心理健康
儿童青少年应该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及中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减少静坐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关注情绪性少食、限制性进食等危害身体健康的行为,以合理膳食为基础,结合心理疏导、沟通交流等心理和情绪干预措施,改善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
定期监测体格发育,强化膳食评估和指导
依据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和营养状况,至少动态纵向追踪观察 6 个月(最好 12 个月)以上,详细了解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运动、睡眠、心理状况,科学评估个体膳食营养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对于长期生长发育不理想、改善效果不明显或疾病原因导致生长迟缓的儿童青少年,应到医院就诊。
总之,科学的营养干预能有效改善结局!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