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由省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董燕等承担的省科技攻关项目“山西省跨省婚姻中的农村育龄妇女艾滋病检测与综合防治研究”课题,通过了由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该课题组首次对山西省跨省婚姻中的农村育龄妇女艾滋病及母婴传播性疾病的感染率、母婴传播率进行研究,对艾滋病感染者进行重点监测,将实验室检测和对农村育龄妇女的体检、健康教育相结合,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口前移。通过大量调研,取得了可靠数据,研究结论为山西省及全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经过国内外科技查新检索,未发现同类报道,专家们一致认为,该课题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从艾滋病1985年传入我国至2009年底,经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调查公布,我国现约存活感染者70余万人,全国有80%以上的县市区报告发现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经性感染和妇女感染者大幅度上升,加快了母婴传播的速度。随着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孕妇和儿童艾滋病感染将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在我省艾滋病通过性传播已经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该课题组在参加“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等实践中发现,目前山西省的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主要来自跨省婚姻中的农村育龄妇女。由于经济、文化水平的落后和健康保健意识低下,我省少部分贫困县存在跨省买卖婚姻现象,这是我省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高危人群。所以,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我省跨省婚姻中育龄妇女的艾滋病感染率、孕产妇感染率、母婴传播率,对艾滋病感染者进行重点监测,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艾滋病母婴传播进行阻断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该课题组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技术相结合,对我省部分县跨省婚姻的6000余名农村育龄妇女进行检测,首次研究了山西省跨省婚姻中的农村育龄妇女艾滋病及乙肝、丙肝、梅毒等母婴传播性疾病的现状。结果表明:在跨省婚姻妇女中艾滋病的感染率为1.32%,艾滋病孕产妇感染及其它母婴传播性疾病的感染率都有所升高,并远远高于本地育龄妇女,是我省艾滋病母婴传播和其它母婴传播性疾病的高危人群。
该课题组针对跨省婚姻中农村育龄妇女这一高危人群,通过简便、合理的干预措施进行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做好孕前管理和检测,以预防母婴传播性疾病在下一代人发生,为降低艾滋病的母婴传播等获得了宝贵经验,对于控制与降低我省乃至全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