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优质资源 加快协作发展
全面推进协作体系与儿科医联体建设
在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2016年年会暨山西省儿科医联体工作会上
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会长 白继庚
2016年4月2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各位代表和各位来宾:
大家好!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政方针指引下,在省卫生计生委、妇女儿童健康处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下,在全体协会理事和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基层妇幼保健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下,我省妇幼保健协作体系和儿科医联体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5年,我省孕产妇死亡率13.51/10万,持续名列全国先进水平;十二五期间,婴儿死亡率由2010年的10.20‰,降到2015年的5.90 ‰;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10年的11.88‰,降到2015年的7.57 ‰;神经管缺陷发生率由2010年的15.44/万,降到2015年的7.33/万,削峰工程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全省妇幼健康指标全部达到妇女儿童发展“十二五”目标。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的各项年度工作任务也圆满完成。在此,我代表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和协作体系
全体成员及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对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莅临本次大会表示热烈欢迎!对全省妇幼保健工作者的辛勤奉献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代表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向大会简要作2015年度工作报告和2016年工作安排。
一、2015年协会工作简要回顾
2015年重点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协会组织建设
1.2015年,经省民政厅社团组织评估,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被授予“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3A’”,并颁发了证书。
2.圆满召开了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年度会议,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宫露霞、山西省卫生和计生委副主任谢红等领导亲临大会,并对协会一年来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对于推动我省协作体系建设和指导基层妇幼保健工作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成立了4个专家委员会:成立了“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妇儿超声专业专家委员会”,并召开了妇儿超声新技术研讨会;成立了“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产前诊断专业专家委员会”、“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母婴保健专业专家委员会”和“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围产保健及促进自然分娩专业专家委员会”等,促进了协会工作的全面发展。
4.与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一起,开展了母婴友好医院评审工作。
5.申报了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创建全国示范孕妇学校》项目,全省30余所医院参加。
(二)业务培训
1.承办了第二届省级妇幼保健协会会长、秘书长交流会,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协会会长、秘书长等40余人出席了交流会。于小千副会长在致辞中肯定了我省协会的工作和对全国同级协会工作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2.2015年9月25日,在太原召开了发展中国家妇女病防治模式研讨会暨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女病防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70余名委员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选出名誉主任委员3名、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0名、常务委员14名、秘书3名、委员50名,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会长白继庚任主任委员。
3.召开了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主办、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承办的“创建示范孕妇学校项目启动会”,并举办第三期孕妇学校师资培训班”。来自全省各级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的相关专业人员80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宋岚芹副秘书长就“孕妇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与提升”作了解读。受到了一致好评。
4.为推动我省母婴保健和优生优育科学事业发展,促进我省妇幼健康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学术交流,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联合中国优生科学协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共同于2015年12月4日—5日在太原市举办《2015中国妇幼健康科技峰会》。
5.2015年1月,由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省妇幼保健 院主办,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协办的“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妇儿超声专业专家委员会成立暨产前超声风险防范研讨班”在太原举行。协会副会长、省妇幼保健院马兰副院长、妇儿超声专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史莉玲主任及365名代表参会,这是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的首次学术会议,对于推动我省产前超声诊断水平及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6.2015年4月,山西省孕妇学校暨母乳喂养规范化培训班在太原举办。来自全省各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的110余家单位的239人参加了培训。协会副会长、省妇幼保健院秦桂秀副院长出席会议。
7.2015年 6月,在太原举办了产科暨产前诊断新进展研讨会,全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产科及遗传专业人员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国内外知名专家David、龙志高、时春艳等前来授课,并与各位莅会专家进行了交流。
8.2015年8月30日,由中华医学会超声专业委员会主办,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妇儿超声专业专家委员会协办的《胎儿规范化产前超声筛查全国巡讲—太原站》在太原举行。协会副会长、省妇幼保健院秦桂秀副院长、妇儿超声专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史莉玲及从事超声工作的省内外专家、代表500余人参加培训。
9. 2015年,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妇儿超声专业委员会举办四期“产前超声诊断培训班”,每期30天,共培训200余人。该班立足基层,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产前超声检查医师。
(三)适宜技术推广
1.为提倡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山西省产科质控部、山西省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共同启动了“医院产科促进自然分娩适宜技术培训”项目。2015年7月和9月,专家分别前往阳泉市汾阳医院、太原市等医疗机构进行了培训。
2.2015年,省妇幼保健协会妇儿超声专业委员会委派 史莉玲主任、刘艳副主任医师前往长治、临汾进行“两癌”筛查督导工作;委派刘华、王秋平医生分别在昔阳、原平县人民医院工作一年,有效提升了这所医院的超声水平。组织心脏超声、心内科、心外科医师到长治、吕梁、晋中、临汾、运城等多个市县进行先心病筛查,2015年共开展先心病手术 460余例,其中全部免费302例。
3.2015年,为了推进全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工作,全省“盆底筛查”从26个项目单位扩大到49个。省妇幼保健院组织了专家赴项目单位开展技术培训,分别对晋中市的11个县(市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了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在灵石、榆社、宁武妇幼保健院与当地妇联联合为妇联干部和县级单位女工干部举办专题和健康教育讲座8场;在太原为企业和银行业举办女性盆底疾病防治讲座6场;太原、长治、运城、晋城、阳泉、大同等市级妇幼保健院也在省妇幼保健院专家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各级盆底项目单位主动下基层开展健康教育,并且把盆底疾病防治与两癌筛查结合开展。太原市妇幼保健院主动带着盆底筛查设备进社区免费为社区妇女进行盆底评估和宣传,不断扩大宣传范围,全省培训和健康教育人数达20000多人次,使广大妇女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大幅度提高,产妇盆底康复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
2015年,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综合门诊“盆底”中心和妇科病房接收基层“盆底”学习进修48人、参观学习100多人次,为全省基层单位搭建了盆底康复技术操作和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电生理治疗的学习平台。
2015年,省妇幼保健院妇科在开展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工作中不断创新,她们对住院病人术前和术后盆底功能进行了评估,对门诊妇女病普查的单位增加了盆底功能评估项目,为普及盆底保健知识和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做了有益
的尝试。
二、儿科医联体发展迅速
2015年,按照省卫生计生委晋卫医发〔2015〕25号文件《关于全面推开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为解决我省儿科资源不足、儿科医师短缺的问题,全力推动儿科医联体建设。
2015年,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第一批与寿阳县、昔阳县、太谷县、榆次区、闻喜县、五寨县、应县、临猗县、大宁县和平顺县人民医院等十所县级医院成立了儿科医疗联合体。第二批又有原平市妇幼保健院、榆次区妇幼保健院、孝义市妇幼保健院、盂县人民医院、襄汾县人民医院、晋城市妇幼保健院、大同南郊区妇幼保健院及太原市万柏林区西矿南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杏花岭区三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个社区加入儿科医联体。为响应国务院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与民营医疗机构的合作,经考察将太原“云水医院”、 莱弗仕医院两所民营妇儿医院也纳入了医联体成员单位。
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范双民、分管副院长李润森多次带队深入县区进行调研,制定医联体建设方案。省儿童医院多次召集医联体成员单位座谈,广泛征求意见,征集需求,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个性化的运行方案。如:寿阳县医院侧重于打造特色科室,发展妇产科、儿科、超声科,建立不孕不育门诊,并在医院管理、质量控制、人才培
养、学科建设、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高;昔阳县人民医院产科及新生儿救治能力薄弱,计划开展妇产科微创、产房管理、产儿科合作及建立无陪新生儿病房等;太谷县人民医院的小儿外科建设、专业外语能力不足等;榆次区人民医院重症产妇的救治和降低剖宫产率等;孝义市妇幼保健院康复专业、儿保、妇保专业的发展等。
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派驻医疗、护理、检验、超声专家等及管理人员进行帮扶,并进行了医院管理、绩效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专题培训。目前,已向各医联体单位派驻儿内科、儿外科、麻醉科、放射科、CT、核磁专业、生殖医学专业、儿保专业、妇保专业、妇科、产科、计生科、康复科等对口支持人员 117人(高级职称49 人,中级职称 68人)。派驻人员定期在成员单位出门诊、教学查房、开展手术,举办讲座和培训等,实行专业对专业及科室对科室的帮扶。
2015年以来,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接收医联体成员单位学习进修人员共32人(含骨干医师1 8名),省儿童医院承担了骨干医师的住宿费用等。
寿阳县医院打造了具有特色的超声科、生殖医学门诊、妇产科及孕妇学校;昔阳县医院的超声诊断、太谷县医院的小儿外科、小儿麻醉专业等。
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针对医联体成员单位的疑难病人及危重病例会诊难问题,与医联体成员单位建立了双向转
诊机制,并追踪转诊病人的后续治疗情况。在危急重症患者上转时,通过绿色通道优先就诊、优先安排住院。
省儿童医院在医联体建设过程中,注重基层医院的学科体系建设,打造特色品牌科室。2015年,建立了特色专科5个。昔阳县人民医院建立起血液净化中心、提高了新生儿的救治技术、培养了学科带头人;太谷县医院的康复专业能够诊断和初步治疗小儿脑瘫。省级课题立项两项。小儿外科从无到有,从麻醉、护理、手术医师全套班子培养,开展儿外科手术20多例;寿阳县人民医院建立起不孕不育门诊,并完善了三级质控体系;孝义市妇幼保健院以创建四个中心为契机,儿保科、妇保科、康复科等专业初具规模;榆次妇幼保健院开展了微创治疗妇科疑难手术。
为应对国家“二胎”政策放开后带来的生育高峰和产科、儿科床位严重不足的状况,省卫计委批准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医联体太原“云水医院”。该院区位于太原市南中环南侧。按照新生儿、产科、新生儿急救中心专业配置了目前国际一流医疗设备,共设置床位500张,其中产科床位150张;新生儿及NICU床位350张,经扩展可达到500张,并设有门诊、妇女、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及医技检查部门,能够完成各项新生儿诊疗、急救任务,现在已筹建完毕,定于5月上旬开诊。
三、协作体系成员单位完成任务情况
(一)省妇幼保健院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省卫生计生委的正确领导下,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全院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15年医院总诊疗111.7万人次;门急诊98.8万人次;出院4.43万人次;手术17511例;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6.91天;药品费用占医疗费用的32.32%,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是全省唯一获得PGD准入资质并能够开展该项目的中心,后又获得了PGS的准入资质,成为卫生部公告的全国具备开展该项技术的13家医疗机构之一。2015年实现了PGS妊娠零的突破,成功单胎妊娠已达18周。并成为国家NIPT试点单位,已建立技术平台。2015年共完成取卵周期5000余例,1—9月份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43.30%,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47.3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普外科儿科微创手术,NICU开展NO吸入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溶血病换血疗法、与心胸外科合作实施床旁动脉导管结扎手术,PICC导管在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早产儿重症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新生儿内科诊治先天性遗传代谢病检查、染色体病检查、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特殊类型血型不合溶血病不规则抗体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等技术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
血液科儿童白血病缓解率达90%,长期无病生存达70%。
麻醉科被中华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授予全国小儿麻醉医生培训基地。
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抢救危重症患儿322人次。抢救成功率 92 %。死亡率1%。成功实施血液净化的最小年龄为2个月,抢救成功患儿最小体重为2.5公斤。
产科开展无痛分娩、导乐分娩、自由体位、各种促进自然分娩的方法,获得全国爱婴医院、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全示范医院及母婴友好医院称号。
综检科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孕11~13 +6周胎儿颅内透明层超声扫描”,对胎儿早期诊断、评估预后,为孕妇顺利分娩提供了保障,并为体系内单位培训胎儿超声医师200多名。
医学检验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引进“微生物质谱仪”,极大地缩短了细菌鉴定周期,可以在24小时内报告鉴定结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前诊断开展无创DNA检测,被国家卫计委定为“首批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转临床试点”的109家试点单位之一。
医学检验中心,通过ISO15189现场初评,医学检验中心的检测水平和流程达到了国际标准。
2015年10月,在中国医院大会上,省妇幼保健院成功承办了第二届中国儿科发展国际论坛医院管理分论坛。
省妇幼保健院“宫颈癌防治培训中心”正式成为中华预防医学会宫颈癌防控技术培训基地并授牌。
受山西省卫计委妇幼处委托,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宫颈病变培训中心于2014年12月—2015年7月举办19期“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专业技术人员强化培训班”,每期7天,共计培训阴道镜医师228人。
(二)各市妇幼保健院圆满完成目标任务,保健工作异彩纷呈。
1.太原市妇幼保健院:
2015年,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对太原市6个县(市、区)宫颈癌筛查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完成3586人的筛查工作,完成帮扶总数的102%。 为促进母乳喂养,提高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孕妇学校新开设了“杨老师在线”微信平台,回答母乳喂养及有关自然分娩的问题以提高孕妇们的认知度;2015年1-9月,孕妇学校授课292期,共计8613名孕妇及家属参加;孕妇大讲堂共举办37次大讲堂,参加人数共计690人。与教育电视台合作孕产妇上门指导12次,深受孕妇及家长的好评;5月20日协助太原市教育电视台举办“母乳之美、自然之爱”大型母乳喂养周宣传活动。
该院还针对富士康孕妇集中的特点,九次上门为“富士康”集团420余名孕妇授课18节。
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圆满完成了省卫计委“西部地区妇幼卫生能力提升项目”、“贫困地区儿童医疗保健人员”培训、“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的问卷调查及“太原市0-6岁儿童先心病免费筛查”工作;根据市卫生局要求保健部选派专家配合市教委完成“太原市早教指导进社区”公益讲座。
2015年,太原市妇幼保健院举办了太原市“两癌”筛查技术培训班等,共培训学员974人,有效提升了基层各类医疗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对太原市6个县(市、区)提供“两癌”筛查技术支持,提高了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业务水平。
2.晋中市妇幼保健院:
2015年,晋中市妇幼保健院完成了对全市11个县市区妇幼项目重大公共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的督导工作,全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1.82%;3岁以下系统管理率89.38%;新生儿访视率91.12%;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93.83%,纯母乳喂养率83.33%,均达标;新生儿疾病筛查全市总筛查率由2014年的84.92%上升为86%。其中榆次区、灵石县、寿阳县、祁县新筛率≥90%。全市全年共查出“两病”14例,其中:苯丙酮尿症4例,甲状腺功能低下10例,所有阳性患儿都得到及时治疗。
2015年,宫项癌检查项目在全市开展,乳腺癌筛查在榆次、介休、平遥、祁县、寿阳等县开展,任务数和完成质量
显著提高;全市妇女病普查率达52.71%。
3.长治市妇幼保健院:
2015年,长治市妇幼保健院被国家卫计委批准为“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与诊断”临床应用全国109家试点机构之一。先后被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授予“出生缺陷干预救助示范基地”、被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评选为“妇科内分泌与妇科常见病培训基地”和“母婴友好医院”;被省卫计委与科教文卫工委联合授予“山西省卫生系统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省总工会与省卫计委联合授予全省首批“妈咪小屋”示范点、省护理学会授予“践行行业标准 规范静脉治疗”知识竞赛团体二等奖、省妇联授予“山西省三八红旗团体奖”等称号。
2015年,该院承办“全国妇幼保健医疗技术促进工程(2015)暨长治市妇幼保健院第一届妇科内分泌与妇科常见病培训学习班”、“新生儿常见疾病高峰论坛”及“山西省第二届儿科临床营养学习班”等国家、省和市级培训共28场,免费培训基层妇幼保健人员5900余名;免费接收平顺县妇幼保健院等23家基层单位的进修人员57名。
2015年,长治市建立了以长治市妇幼保健院为核心医院,全市13个县级妇幼保健院和长治市第三人民医院、长治县鑫新妇产医院为成员单位的“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医疗联合体”;同时,于2015年11月加入郑州儿童医院医联体,
逐步开展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进修学习、科研协同、学术交流等全方位合作,促进了该院诊疗水平、医疗质量等方面持续改进和提高。
2015年,该院先后选派13名医疗保健专家分六批对吕梁临县、兴县妇幼保健院进行了业务对口援助,实地指导帮扶天数累计达到115天;作为山西省“贫困地区儿童医疗保健人员培训基地”之一,承担着大同市天镇县、阳高县和大同县三个县区的基层儿童医疗保健人员的培训任务,全年共接收三个县区的30名儿科基层医师进行培训;继续承担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对口支持项目,接收内蒙古达拉特旗妇幼保健院1医3护来院进修三个月。
该院积极开展无创DNA产前筛查检测,成为全省第一所能够在院内实验室开展此项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大力开展导乐分娩,产程中运用自由体位、水疗、按摩等技巧减轻产妇产痛,赢得产妇及家属好评,并通过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母婴友好示范医院”的评审。
4.大同市妇幼保健院:
2015年,大同妇幼保健院全年完成大同市9个县区农村7529名妇女宫颈癌筛查,完成率100.39%。对今年新增的4个项目县(大同县、左云县、新荣区、南郊区)从事筛查工作的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以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2015年,该院共选派60 名儿科医师赴晋城和长治市妇
幼保健院等地进修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5.阳泉市妇幼保健院:
2015年,该院举办了全市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培训班;完成对县区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和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市级督导;开展妇幼健康优质示范县创建工作,组织对全市创建工作进行评审。
2015年,该院共举办健康讲座35期,宣传义诊26次,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份,体检、咨询1000余人次;配合阳泉电视台拍摄了《儿科病房的一天》、《名医工程》等专题片,在电视台播出我院新闻10余次,省市报刊发表稿件50余篇。
该院举办了“新生儿窒息复苏”、“县乡级儿科医师临床技能”及“全市爱婴医院知识更新”等培训10余次,发挥了市儿科医疗质量控制部和儿科医师协会的作用。
6.晋城市妇幼保健院:
2015年,晋城市妇幼保健院派专家前往石楼县妇幼保健院进行了64天的深入调研,制定了切实的帮扶计划,侧重点在科研工作,初步解决了石楼县妇幼保健院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圆满完成了对大同市广灵、灵丘、浑源县医疗卫生机构的30名儿童医疗保健人员培训任务,以及对晋城市阳城县医疗卫生机构4名儿童医疗保健人员培训工作。
2015年,该院选派两批优秀青年专业技术骨干赴新疆阜康市妇幼保健站、新疆105建设兵团进行医疗援助工作,并接待了新疆阜康市领导和专家来院交流;该院妇产科主治医师王青芸在喀麦隆姆巴尔马尤医院援外工作中表现出色,2015年9月被选为山西省“妇幼健康服务先进个人”,光荣当选“三晋最美妇幼天使”。
2015年8月,召开了“晋城市妇幼保健院区域妇幼医疗保健联合体首次联席会议”,讨论了“区域妇幼医疗保健联合体”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市妇幼保健院为核心,由晋城市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高平市妇幼保健院、泽州县妇幼保健院、阳城县妇幼保健院、陵川县妇幼保健院、沁水县妇幼保健院、晋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泽州县人民医院、晋城现代女子医院、晋城半边天妇科医院、晋城市城区西街办事处秀水苑社区卫生服务站十家合作单位参加的晋城市妇幼保健院妇幼医疗保健联合体,签订了合作协议,有效的推进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工作。
7.吕梁市妇幼保健院:
2015年,吕梁市妇幼保健院宫颈癌筛查、乳腺癌筛查、叶酸发放、营养包发放、住院分娩补助均完成任务,新生儿疾病筛查有了新的突破。
2015年5月,该院派专家深入离石、临县等村镇开展母乳喂养和生殖健康宣传义诊。
2015年,成立了吕梁市妇幼保健院母婴健康关爱项目领导小组,制订了《吕梁市妇幼保健院母婴健康关爱项目实施方案》,并按照项目要求进行了认真贯彻落实和实施,得到了省市妇儿工委的表彰和充分肯定。
8.朔州市妇幼保健院:
2015年,朔州市妇幼保健协会与基层联系更加紧密:一是组织会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走访调研活动,对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信息和建议;二是加强了区县保健院的联系;三是编印了信息简报、举办多次培训和讲座,加强了全市妇幼保健人员的学习和交流。
协会宣传采用多种方式,如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挂条幅、放展板等,在确保宣传效果和质量的同时维护了协会的良好形象。
9.运城市妇幼保健院:
2015年,运城市妇幼保健院被国家卫计委表彰为“全国妇幼健康服务先进集体”,授予“爱婴医院”称号;被省卫计委表彰为“全省妇幼健康服务先进集体”;被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新生儿科获“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市妇联授予保健部“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河津市妇幼工作获“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称号;芮城县医院获“全国优秀爱婴医院”称号;全市44所助产机构获得“爱婴医院”称号。
2015年,该院对临汾市汾西县和永和县进行对口支持工
作,通过现场带教、查房、培训、举办学习班等形式,培训人员176名,有效提高了对口支援县妇幼保健业务指导能力和基层人员技术水平。
全年接待基层和兄弟地市参观学习14次,参观人数达130人;全年共下乡督导19次;召开妇幼院长例会3次;承担市县级讲课任务19次;举办各种培训班16期;编印《运城妇幼》院刊四期共16000份并分发至各县市区相关单位;重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成功创建了市级文明单位。
四、2016年协会工作计划
(一)在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整体框架下,继续深化人才培养、信息平台建设、适宜技术推广、技术支持、学术交流等项中心工作。
(二)全面深化推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母婴友好医院创建”、“促进自然分娩”等项目,建设覆盖全省的以宫颈癌筛查为主的保健网络,普及以上保健项目。
(三)全面推进“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三级网络建设,提供人员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健康教育等工作。
(四)充分发挥“山西省儿科质量控制部”和“产科质量控制部”的作用,在加强产儿科协作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产儿科医疗质量,并在全省儿科医联体推广。
(五)开展“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作体系妇幼保健学科—
省—市—县科室共建”项目。
(六)做好各分支机的筹建审批和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协会体系。
(七)积极打造和建设好《山西省妇幼保健信息网》、微信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的协会作用。
五、儿科医联体工作方案
为落实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相关部署和《关于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3—5年内有效缓解我省儿科医师短缺的现状。省妇幼保健协会与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全面推开以三级医院为龙头的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通过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提升县级医院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省级会诊的诊疗模式,为基层儿童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提高县级医院危急重症的诊疗能力
加强以人才专科为重点的能力建设,通过儿科医疗资源联合,加强县医院的儿科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高县域内小儿常见病、多发病、部分危急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能力。
(二)建立技术帮扶和人才培养制度
2016年,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有计划接收医疗联合体内成员单位的医务人员进修和专业培训。建立以转岗培训、在岗人员进修、专科专病中期学习班为主要形式的儿科医师培训体系,探索积极有效可行的儿科医师培训体制,建立全省儿科专家巡诊机制,结合派驻专家或者兼任学科带头人,制定并落实帮扶成员单位的儿科建设,打造儿科品牌科室,培养学科带头人,争取医疗联合体内成员单位中,有小儿专科能达到县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标准。
(三)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建立以儿童就医为导向的分级诊疗工作机制,制订合理的转诊流程和相关制度,建立符合工作实际的可追踪、可调控、可监管的双向转诊平台,设立医联体医院专用住院绿色通道及预留门诊号源等。
(四)帮扶形式多样
医联体采取多种形式帮扶,巡诊与派驻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的精准帮扶。协助开展疑难重症病例诊疗,指导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并对医疗联合体下转病人进行跟踪诊疗和康复指导,使得县级医院小儿专科在儿科医联体建设中诊疗水平不断提升。
(五)加强现场会诊指导及远程会诊
2016年,要加强医联体成员单位的会诊工作,解决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治问题,不断建立新的远程会诊单位,积极开展远程会诊工作,共同推动网络会诊平台建设。
省儿童医院要建立会诊专家选派库,根据成员单位的会诊申请要求,选派优秀专家远程会诊或指导技术及授课。
(六)积极进行管理帮扶
积极为成员单位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打造质量控制体系,在管理、院感、医务、护理、经营、绩效、分配、制度、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物品招标等方面提高整体管理能力。
(七)逐步实现检查结果互认
指导成员单位提高检验检测水平,逐步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不断开展新的医技、检验项目及检验技术。对于无法在县级医院进行的项目争取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在省儿童医院院进行检验,并进行帮扶指导。
(八)推进优质护理资源下沉
按照国家卫计委《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和省卫计委《山西省护理对口支持和优质资源下沉工作方案》,帮助受援医院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提升儿童专科护理能力,推广护理适宜技术,规范临床护理服务流程和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建立产科助产技术专家库、护理规范操作专家库、护理质量提高授课课程等,不断提高护理技能。
(九)加强科研合作和学术活动
根据成员单位发展需求,采取协作、指导等方式,每年选1-2项安全实用的适宜技术在合作单位推广应用。鼓励合作单位积极参与核心医院科研项目,大力支持合作单位科研活动的开展,并可选派科研专家实地指导讲课。
成员单位可以参加省儿童医院举办的学术活动,给予会务费减免。如适合在合作单位举办的培训项目,则根据合作单位组织情况,安排在当地进行。
(十)做好对接与系统管理
医联体要定期召开座谈会和进行季度、年度工作总结,将结果上报省儿童医院,以便对下一年度工作进行安排、调整、补充、完善。要制定阶段发展目标、合作意向和规划建议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对接机制,并指定专人负责。同时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定期考核,确保取得合作成效。
(十一)深入宣传发动做到人人知晓
合作单位要以医联体名义每年在辖区内举办1-2次公益活动,核心医院安排相关专家出席。联合当地主流媒体对公益活动进行大力宣传,扩大医联体的影响力,提高公众认知度。合作单位可视自身发展建设情况,提出合作互助的建议和项目。
各位代表,2016年,是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吹响“十三五”进军号角、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年,也是妇幼协会和医联体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面对儿科医师资源短缺,产科、新生儿科面临新的压力,省妇幼保健院通过协会和儿科医联体的平台,做好优质资源下沉,构建儿科三级诊疗体系,全力满足广大妇女儿童医疗、保健需求的重要一年,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万众一心、迎难而上,为早日实现我们的目标和愿景,为儿童医疗和妇幼保健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我们新的贡献!
在此,我代表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全体成员单位、代表山西省儿科医疗联合体、代表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领导班子和广大员工向全省关心支持妇幼保健事业的各级领导、向广大从事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一线人员、向广大理解支持和信任我们的家人、朋友们表示最真挚的谢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