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健康科普

秋风已至,保健先行

中医科 檀莹 孟莉莉    2020/9/21 15:39:19    

0be67ae865e8bc793a3f0b7c09ad3d2.png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一般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秋分当天太阳到达黄经180°,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过后,由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逐渐昼短夜长。“秋分”之名的由来,其一是之前提到的秋分这天昼夜时间均等,其二则是由于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妇科篇

一、饮食养生

1、养脾胃

    夏季人们不仅喜欢吃大量的冰品冷饮来消暑降温,饮食上也往往偏于寒凉,这样做虽然消了“暑气”,却伤了脾胃“阳气”。五脏中脾“喜燥而恶湿”,因此过食寒凉而产生的寒湿之气常先困脾,使腑气通降不利,从而产生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

    秋分过后天气转凉不再炎热,人们在饮食方面也不再偏于寒凉,所以此时补养夏季“受伤”的脾胃正是时候。

    南瓜含有非常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多糖类、果胶、矿质元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补中益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其中南瓜所含的果胶还可以保护胃肠道黏膜。大枣性味甘、温,入脾胃经,可补脾和胃,益气生津,且其含有的环磷酸腺苷,是人体细胞能量代谢的必需成分,能够增强肌力、消除疲劳。这些都是非常适合补脾胃的食物。

2、防秋燥

   秋分之后,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燥邪的性质也与白露过后的温燥不同,是为凉燥。中医认为肺为秋季主脏,所以饮食养生方面侧重温润补肺,宜多吃酸味食物帮助收敛肺气,如萝卜、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等。同时可在饮食中添加豆腐、蜂蜜、银耳、百合等润燥养肺的食物。但注意要少食辣椒、花椒、姜等辛热食物及烧烤类食品,以免加重秋燥。

   防秋燥一定要注意多喝水,如果不喜欢白水的口感,可喝蜂蜜水,蜂蜜富含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是解决秋燥的好帮手。

本节气推荐一款养胃粥品—小米南瓜粥

DSC05958_副本.jpg

小米南瓜粥:

主料:小米100克、南瓜200克。

做法:1、南瓜削皮洗净切丁。

      2、将小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开,然后倒入切好的南瓜丁。待南瓜变的软糯,再煮15分钟出锅即可。

    南瓜含有非常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多糖类等营养物质,可补中益气。小米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2、烟酸和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可健脾和中,特别适合秋季补养脾胃食用。

二、日常起居

    秋分节气之后气温开始明显下降,特别是昼夜温差变大。所以秋分节气需注意保暖,不仅早晚出门要注意适当添加衣物,夜晚睡觉也不可像夏季一样开窗而眠,不但要注意关窗,还需换厚一点的被子,避免受寒感冒。

    运动方面,因为秋分过后较低的气温会使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韧带的伸展度降低,锻炼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因此在锻炼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以身体微微有些发热比较好,这样才能既不损伤身体又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三、情志调护

    肺为秋季主脏,因此秋分时节往往肺气旺盛,中医认为肺属金,而金克木,因此旺盛的肺气容易对属木的肝气造成影响,使肝气郁结,导致情绪低落。金秋季节时秋高气爽,是开展各种户外运动的好时节,对缓解低落情绪也多有益处,大家可多尝试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等。这样不仅可使紧张焦虑的情绪得到释放,还可以扩大社交面,消除心理上的孤独感。

四、保健小妙招

微信图片_20200916092919.jpg

太白穴

   位置: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足掌与足背交界处可触及一凹陷,即为太白穴。

作用:刚经过夏季不久,不少人为了消暑,免不了一顿寒凉饮食,秋分转凉,正是经过一夏休整脾胃的时候。此穴属足太阴脾经原穴,揉按此穴可养脾胃,还可缓解胃痛、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

可以用拇指点按,按摩的力度要适中,用力不宜过猛,以微微感到酸胀为度,每次可点按3-5分钟,每天1-2 次。

五、防病提醒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秋分过后天气逐渐转凉,特别是雨后,气温尤其会偏低一些,此时若因着凉而导致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因此秋分时节要注意防寒保暖,适时添加衣物。中医科推出的穴位敷贴-----增免贴,特别适合秋季免疫力下降人群,通过将配制好的中药贴敷于相应的穴位上,以增强免疫力,防病治病,还您一个不一样的秋天。


儿科篇


饮食养生

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方面,应注重调和阴阳。在儿童生长发育与进补之间,如无特殊原因不宜过分进补,对痰湿偏重的儿童, 应忌食油腻,以免加重痰湿;对火气旺盛的儿童,应忌食辛辣,以免火气更甚;对脾胃虚弱的儿童, 应忌食生冷,以免寒湿困脾等。当食物搭配得当时,会有保健强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秋分时节,养生要以温润为主。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分后, 气温骤降,气候干燥,不少儿童难以避免地出现鼻干、咽干、咽痒、皮肤干燥、呼吸道疾病以及胃肠道疾病等问题,因此秋季饮食养生的重点便是“滋阴防燥”。需要提醒的是,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 而白露的“燥”是温燥, 因此在饮食方面应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秋分时节的鲜梨可滋五脏之阴,但应尽量熟食。秋燥易伤大肠, 所以经常有便秘、痔疮等出现, 此时应多食香蕉、芝麻、核桃等润肠通便。此外还要谨记“秋瓜坏肚”,在夏季, 西瓜是消暑佳品, 但是立秋之后, 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 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

KP4A6456.jpg

银耳百合莲子羹

原料:银耳、百合、莲子、枸杞、冰糖适量。

做法:将银耳泡发,去掉根部,撕成小块,银耳放入锅内,倒入适量的清水,莲子用温水泡发,去掉内芯,银耳煲一个半小时后,加入莲子,百合洗净,分成小片,莲子煮软后放入百合、枸杞、冰糖,煮15分钟左右可食用。

日常起居

秋分以后, 气候渐凉,农谚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中医提醒,随着秋分节气到来,冷空气日渐活跃,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胃肠道,它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而且儿童本身就脾胃虚弱,如果防护不当, 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所以儿童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夜晚睡觉盖好被子。

秋季添衣不要过多过快, 以使机体有抵御寒冷的能力,所谓“春捂秋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儿童体质较弱, 不同于青壮年人, 对冷的敏感性较高, 在此节气要注意衣服的增减, 一早一晚应多穿些衣服, 避免受凉感冒。尤其要注意双脚保暖, 尽量不要光脚出门, 这样很容易着凉, 甚至引起感冒。

此节气应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秋高气爽, 也是锻炼的好季节。但由于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 运动量不宜过大, 尤其是儿童,外出运动以防出汗过多, 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情志调护

此时节天气渐凉、树叶黄落、秋草渐枯,这种萧瑟的景象容易引起人的悲秋之情, 这时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可选择带孩子登高远眺,登高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能很好地调节情志。

保健小妙招

秋分时节气温骤降,气候干燥,儿童很容易出现鼻干、鼻痒,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保健穴─迎香穴:

微信图片_20200916092934.jpg

迎香穴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每次按揉2-3分钟左右,一日3-4次,力度以感觉酸胀为宜,按揉此穴可通利鼻窍,缓解鼻干鼻痒症状。

防病提醒

秋分时节前热而后寒, 也就是说秋分是由热转寒的过渡期。此时若人体不能适应这种改变而导致阴阳失衡, 则很容易引发疾病。许多慢性病患者, 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个节气期间阴阳较剧烈的变化, 阴阳失衡会比较明显, 病情会随之加重。因此, 在疾病的防治上, 应适当调节人体机能, 尽可能使其适应自然界这种阴阳的变化, 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若在此时施以调节阴阳的防治方法, 如中医科开展的穴位贴敷、中药内服、小儿推拿等项目,使机体能够适应节气的变化, 未得病者使正气充盈, 阴平阳秘, 就不易因感受外邪而发病, 已患病者通过调节阴阳平衡, 使病情不会进一步加重, 更可能使部分患者的病情好转。